中国癌症网
 
口腔癌

   口腔癌,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牙的残根、残冠或锐利的牙尖等长期刺激,长期过度嗜烟酒,紫外线照射等有密切关系。 本病中医学认为属"口菌"范围,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致心脾郁火炎上,结成毒菌而成。 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有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如应用得当。均可产生较好效果。
  方一
   [主治]口腔粘膜腺癌。属中焦湿热,死血阻塞者。 [方药]苍术、茯苓、半枝莲各15克,厚朴、射干、白药子各12克,陈皮、藿香各10克,黄连9克,重楼18克,甘草3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编按]本方系赵永宜错介绍,具有清利湿热、理气和胃、攻毒抗癌之功效,临床应用时可以本方基础随证加减,赵氏曾治一56岁男性患者,口臭,饮食时口腔灼热感,口腔粘膜溃烂,病理诊断口腔粘膜腺癌,经服上方3剂,诸证均减,加减继服3个月,病愈。随访6年未见复发(见《四川中医》1986年第12期)。
   方二
   [主治]口腔早期癌变,属热毒内蕴、血痰瘀阻,血痰瘀阻,口腔粘膜恶变,久治不愈者。 [方药] 1.内服解毒治血汤:银花、连翘、生地、玄参各10克,象贝、赤芍、丹皮各6克,归尾4.5克。 2.外用霜梅乳没散合玄珠散。 霜梅乳没散:白信、乳香、没药、青黛、黄连、冰片、甘草各1.5克,硼砂3克,大枣15克。生将大枣去核切片,白信研末加入,均匀放于瓦上用炭火炙至枣枯烟尽为度,取出候冷研细,再将余药研细加入。 玄珠散:朱砂、鹿角霜、硼砂、贝母、石膏各3克,牛黄1~3克,黄柏、鸡内金、甘草、冰片各1.5克。共研细末。 [用法]第1方,每日1剂,水煎服。第2方,外用霜梅乳没散6克、玄珠散12克,撒于溃疡面,每日5~6次。 [编按]本方夏锦平氏介绍,内服解毒活血汤,功能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消肿生肌;外用霜梅乳没散合玄球散,功能蚀疮去腐、活血消肿,清热解毒,散结化痰。内服外敷并举,治疗效果满意。如曾治一39岁女性患者,左颊侧牙龈生一黄豆大肿块,逐渐增大,病理检查为"鳞状上皮高度增生伴早期癌变"。内服上方,配合局部外敷,7天症状体征明显好转,20天肿块缩小近半。30天后肿块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见《浙江中医杂志》1987年经9期)。
   方三
   [主治]软腭乳头状瘤。 [方药]土贝母15克,皂角刺、海藻、僵蚕、蚤休、夏枯草各10克,桃仁、红花、赤芍、玄参、陈皮、橘核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水金片(中成药)每日3次,每次2片。 [编按]本方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消痰效,曾治一30岁男性患者,发现口腔内有一肿物3个月,逐渐增大,呈暗红色,病理检查为软腭乳头状瘤。以本方合小金片治疗,共服药60剂,小金片120片。再查瘤消失,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见《中医药信息》1989年第2期)。


(200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