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网
 
腮腺癌

   腮腺癌系发生于腮腺的恶性肿瘤,为涎腺癌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 临床多于无意中或体检时发现,以耳垂为中心的下方或后方有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多呈结节状。病变部常有麻木不适,肿块较硬,与深部组织粘连,活动性差,张口困难,部分病人有部分或全面部神经瘫痪,浸润皮肤可溃破,创口愈,分泌物恶臭,可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腮疮"、"流痰"和"石疽"等范畴。认为多由热毒内蕴、气血瘀滞,痰湿积聚所致。
   方一
   [主治]腮腺癌。 [方药]夏枯草、王不留行、生鳖甲、石见穿、牡蛎各30克,天花粉24克,海藻、丹参、瓜蒌仁、苦参各15克,昆布、桃仁、生地、蜂房各12克,干蟾皮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用天龙片,每次5片,每日3次,随汤药吞服。 [编按]本方系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刘嘉湘之经验方,具有化痰软坚,消瘀散结,消热解毒之功。应用本方为主治疗腮腺癌为例有一定疗效。一患者病理活检证实为"左腮腺圆柱型腺癌Ⅱ级",经服本方4个月后,肿块明显缩小,后续服药,随诊3年,全身情况良好,未见增大复发(见《抗癌中草药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
   方二
   [主治]腮腺恶性肿瘤。属经络不通,痰浊凝聚成块者。 [方药]海藻、昆布、夏枯草、枸杞子、山慈菇、黄药子各9克,海蛤壳、络石藤、忍冬藤、太子参、干地黄、炙鳖甲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编按]本方具有化痰软坚通络,并以补益气之功效,应用本方治疗一女性患者,左侧肋腺后叶有约6×5厘米大小的肿块,诊为左侧腮腺肿瘤(后叶),用本方加减连服半年,肿块仅剩2.5×1.8厘米大小,随访11年,一般情况好。并获得了延长生存近14年的疗效(见《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1年第2期)。


(200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