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网
 
上颌窦癌

   上颌窦癌不副鼻窦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40~50岁男性,好发于上颌窦的前外下方,其次为前内下方。主要临床表现为颌部疼痛,流涕等颌窦炎的症状。当癌肿向邻近器官司侵犯时,可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鼻塞,鼻衄,面颊部麻木或疼痛,上排牙齿疼痛,齿龈肿块,流泪,眼胀痛等。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于"颧疽"、"鼻渊"、"龈漏"的范畴。病变部位为阳明经所系,处于上焦,多属热毒,若病性迁延日久,可致气虚血瘀,毒气下陷。古人认为此病多属恶症,难治。故应力争早发现早治疗,采取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措施,仍然可获满意疗效。
   方一
   [主治]上颌窦癌。证见鼻孔肿物,鼻塞流涕带血,头痛,眼球移位,上齿槽肿块。舌红夫苔,脉滑数。属于火毒内蕴,阴虚内热之证者。 [方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见穿、黄芩、生地黄、玄参、生牡蛎各30克,沙参、杭菊花、蜜川军各10克,蒲公英15克,薄荷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若脾虚加炒山药、炒白术各15克;阴虚加百合30克,石斛、麦冬、天花粉各15克。 另外,药渣再用水煎,趁热熏局部,每次半小时,每日1次,熏至局部出汗为宜,继之用桑木炭火烤干,伍用斑蝥片(每片含斑蝥粉10毫克,参三100毫克、百合100毫克),每日3剂,每次1片。 [编按]此方系山东省惠民地区中医院郑鸿志之经验方,本方治疗2例上颌窦癌(其中1例曾作姑息手术,为鳞状细胞癌),皆愈。分别随访5年和6年均未见复发(见《辽棕中医杂志》1987年第5期)。
   方二
   [主治]上颌窦癌。证见颌面肿胀,牙痛龈肿,甚则牙齿松动脱落,或有鼻堵鼻衄,或有眼肿流泪,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相继出现视力障碍,或有下颌骨疼痛,开口困难,剧烈疼痛,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绛,舌苔黄厚,脉弦数。 [方药]黄连、栀子、升麻、苍耳子各10克,黄芩、黄柏、白芷各12克,丹皮、丹参、生石膏各30克,山豆根、骨碎补、野葡萄根各20克,生地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编按]此系清胃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方,用于治疗阳明热毒,侵袭上焦之上颌窦癌,有一定疗效(见《肿瘤临证备要》,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
   方三
   [主治]上颌窦癌,属热毒内蕴,阴虚血热之证者。 [方药]半枝莲、百合、生牡蛎各30克,双花,连翘、野菊花、刘寄奴、生地、石斛、麦冬、花粉各15克,赤芍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编按]本方系山东省惠民地区中医院郑鸿志之经验方,具有清热解毒,滋阴凉血之功效。曾治疗一女性患者,左鼻孔时有少量出血3年余,头痛1个月,病理报告为"鳞状上皮癌",手术未根治,经服用上方30剂,症状明显好转。继服100余剂,症状消失,随访5年未见复发(见《辽宁中医杂志》1987年第5期)。
   方四
[主治]Ⅰ~Ⅱ级上颌窦癌。 [方药] 1.白花蛇舌草、牡蛎(先煎)各100克,半枝莲、忍冬藤各50克,夏枯草、生地、芦根、白石英各20克,陈皮、青黛(包煎)、海藻、人中黄各15克,穿山甲5克,雄黄1克(冲服),制木鳖子7粒(捣碎),守宫7条。 2.海马三肾丸(黑龙江中医学院药厂产)。 3.清热定宫丸(同上)。 [用法]方1水煎液1000毫升,早晚各服500毫升,用于热毒盛、肿块坚者。若服第1方后出现正气不足,可服用第3方1丸。 [编按]本汤剂系段钦权经验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破瘀,涤痰通络之功效。海马三肾丸,功能温补肾阳,适用于癌症患者正气虚弱者。若买不到该成药时,可用金匮肾气丸代替。清热定宫丸,功能清热化痰,泻火止痛,用于治疗温邪内陷,热入心包,痰涎壅塞,神昏头痛者(见《黑龙江中医药》1983年第4期)。
   方五
   [主治]上腭、鼻窦囊状基底细胞上皮癌。证见口腔硬腭,鼻窦肿物,吞咽困难,口鼻出血,头晕疲乏,口干咽燥,目赤红肿,大便干结,午后潮热,舌质红,苔黄,脉弦细数。证属邪热内结,精血阴津耗竭者。 [方药]无花果60克,当归10克,天花粉、白花蛇舌草、蒲公项各30克,山豆根、孩儿草、生地、白芍、大蓟、小蓟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编按]本方系甘萧中医学院华良才教授之经验方,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滋阴血润燥之功效。据报道对上腭癌、上颌窦癌有一定疗效(见《浙江中医杂志》1987年第2期)。
  方六
  [主治]上颌窦粘液腺样上皮癌。证见鼻塞,鼻衄,头痛,视物眼花,上腭流恶臭脓血水,胸闷憋气,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大便秘结,面色晦暗,呼吸微弱,形赢色败,大肉已脱,脉沉微欲绝。舌面光滑如镜等阴阳气血将尽之危候。 [方药]西洋参8克(另煎)无花果60克,生黄芪、茯苓各30克,山萸肉20克,女贞子、北沙参、黄精各15克。 [用法]文火炖浓汁频呷。 [编按]此方系甘萧中医学院华良于教授之经验方,对晚期上颌窦癌、气血阴阳俱衰者,可起到益气养阴,扶正抗癌的作用(见《浙江中医杂志》1987年第2期)。


(200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