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网
 
舌癌

   舌癌为常见的口腔癌症之一。可发生于舌的前部、侧缘、舌背、舌尖、舌腹面等处,以发生在舌侧缘为多见。舌癌初起,多出现局部小硬结,逐渐扩大为肿块,继之发生溃疡。溃疡边缘降起,有痛感,经久不愈,常伴有感染,饮食及吞咽不利,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属"舌菌"、"舌疳"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一般舌病多属于火偏盛,因舌为火脏。心脉系于舌根,肝脉络于舌本,脾脉络于舌旁。故感受外邪和情绪刺激所引起的病变,亦能通过经络影响于舌,毒热瘀结,致生舌癌。
   方一
   [主治]舌癌。证见舌痛日重,舌头合僵硬,活动不灵,舌紫暗等。 [方药]白花蛇舌草3克,夏枯草、连翘各24克,茯苓15克,苍术、陈皮、半夏、莪术、香附各9克,赤芍15克,焦山楂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局部外敷冰硼散。以上方为基础,若感受风牙加防风、蔓荆子、藁本等;头痛加地龙、丹参、纳呆加神曲、麦牙、炒菜菔子;火盛加龙胆草、黄芩、黄连;便于加大黄、枳实等。 [编按]本方有清热解毒,除湿化痰,行气活血,祛瘀消瘤的作用。曾治一63岁女性患者,舌痛5个月,加重2个月,病理活检确诊为"舌鳞状上皮癌"。因年老体弱,拒绝手术治疗,坚持服上方9个月,诸症悉减,已能作家务劳动(见《山西中医》1989年第1期)。
   方二
   [主治]色素基底细胞舌癌。 [方药]黄芪30克,党参、当归、半枝莲、金莲花、陈皮各15克,川芎、连翘、公英各12克,藕节、黄连、山慈菇、山甲珠,鸡内金、菟丝子、枸杞子各10克,丹参20克。三七、砂仁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时,药汁先在口内久含,然后再咽下。 [编按]本方系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田永淑等之经验方,具有双补气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毒热结聚之恶疮、疔、疽等有一定疗效。曾治一61岁男性患者,舌干,舌痛、舌硬、咽下不利,活检诊为色毒基底细胞癌。服本方30剂,舌体活动较前好转,服至60剂肿物颜色由紫黑转红,共服130剂,癌消失,舌体正常(见《河北中医》1986年第1期)。
   方三
   [主治]舌乳头瘤。舌菜花状肿物,质硬,影响说话及饮食,脉弦数。 [方药]天冬、麦冬各24克,元参、生地、金银花各30克,青黛3克,黄连6克,郁金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另用雄黄6克,牛黄1.5克,硼砂、冰片各9克,蟾酥、珍珠、人指甲各1克,共研为极细末,敷患处,每日3~4次。 [编按]本方系山东中医学院丁国华之经验方,具有滋阴清热,解毒消肿之效(见《山东中医杂志。1987年第1期》。
   方四
  [主治]舌菌(舌癌)。证见舌边生恶肉,头大蒂小,表面溃烂,流涎极臭,疼痛、饮食、语言均感困难,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脉濡。证属湿邪困脾,伏而化火,心脾火郁,循经上炎者。 [方药]藿香叶20克,炒山栀、黄连、炙露蜂房各10克,生石膏、防风各30克,甘草梢、滑石、木通各12克,山药16克,白花蛇舌草60克,肉桂2克,(泡服),细辛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另以牛黄、冰片、硼砂、黄连等份研细,吹于患处,每日3~4次,忌烟酒,鱼虾、辛辣等物。 [编按]本方系湖北 归中医院余韵星之经验方,具有解毒除湿,清心降火之功。对治疗舌癌有一定疗效(见《北京中医》1989年第4期)。
   方五
   [主治]舌癌(菌石)。症见舌根肿物呈菜花状,黯灰色,疼痛、苔薄黄、脉沉细,属心脾郁结,气滞血瘀之证者。 [方药]枳实、郁金、元胡、丹皮各9克,鸡内金、红花各4克,七叶一枝花、银花各12克,土茯苓24克。白术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编按]此方系广西桂林铁路医院伍桂琴介绍,具有理气活血,解毒散结之功效(见《四川中医》1989年第6期)。


(200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