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网
 
艾滋病

   艾滋病全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当代最引人注目的一各新型主要通过性传播的性传梁病,是继癌症后出现的又一致命性疾病。其病死率高,有"超级癌症"、"人类新瘟疫"之称,发病率在美洲以美国居首位。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151企图家发现有艾滋病患者,患病人数超过百万,而呈不断上升趋势。我国发现的艾滋病人也有100多例。 艾滋病的潜伏期为半年至5年以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全身各器官司均可累及,包括脑、心、肺、肝、肾、胃肠道,神经系统、血液、生殖器、眼、耳、口腔等成为一个全身性疾病。患者早期有发热,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皮疹,腹泻,全身乏力,广泛性淋巴结肿大,贫血、呼吸困难,白细胞减少。艾滋病的其它特殊表现是于头皮、面部、胸部呈现油腻性红色斑块,呈脂溢性皮炎症状。
  方一
  [主治]艾滋病发病初期,发热汗出,咽痛,头身痛、淋巴结肿大,苔薄、舌红、脉数。 [方药]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赤芍、甘草各15克,竹叶、桔梗、花粉各10克,芦根1尺,玄参12克,薄荷 6克(后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若毒热甚者,加五味消毒饮(金银花18克,野菊花、公英、地丁各15克,紫背天葵10克)。 [编按] 艾滋病初期所见的上述症状,为温邪上受,袭于卫表,治宜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法,故用银翘散加味治疗,有较好疗效。但须注意,只能用于纯热无湿的表热证,若有热有湿者,非本方所宜(见《中医妇科临床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年8月)。
   方二
   [主治]艾滋病早期。证见发热、盗汗、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少气懒言,舌苔白腻,脉浮无力。 [方药]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茯苓、枳壳、杏梗各10克。人参、甘草各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编按]本方为人参败毒散,属于祛邪扶正的配伍形式。扶正药得祛邪药则补不滞邪,无闭门留寇之患;祛邪药得扶正药则功力更大,解表不伤正,无内顾之忧。故两组药分用各有用途,合一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一个配伍较好的方剂,对艾滋病早期,表现为上述症状者,可以一试(见《性科病症中医治疗良方》,广西科技出版社,1991年2月)。
   方三
   [主治]艾滋病属脾虚身亏型,证见面色白光白,身热有汗,少气懒言,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方药]党参(或人参)、白术、茯苓、黄芪15克,当归属克,生姜5片,大枣10个,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若心神不安者加远志、枣仁、柏子仁;脾泻加淮山药、扁豆、芡实;恶心呕吐加半夏、干姜;舌苔黄加黄芩、黄连;气短加淮山药、五味子;肝气郁结加柴胡、白芍。 [编按]本方为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而成,功可补脾益气、生血。气血来源于后天水谷精微所化,只有使中焦得运,正气充足,才能阳生阴长;气旺血生,则诸证加除(见《性科病症中医治疗良方》,广西科技出版社,1991年2月)。
   方四
   [主治]艾滋病属气阴两虚型,证见体倦气短,咳嗽咳痰,无汗头痛,头重身乏,胸闷冷恶,腹痛吐泻,舌苔白腻,脉浮。 [方药]人参(另煎兑入)、麦冬各10克,五味子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若咳重加杏仁、枇杷叶;干咳加阿胶、黑芝麻;痰粘稠加天花粉、竹茹;兼感染发热加生地、知母。 [编按]此证属气阴两虚型,方以生脉散为基本方,重在益气生津,剑肺止咳。若能灵活加减施治,亦可改善临床症状(见《性科病症中医治疗良方》,广西科技出版社,1991年2月)。
   方五
   [主治]艾滋病属肾虚劳损型。证见腰竣腿软,下半身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多,消渴痰饮,舌淡苔白,尺脉细弱。 [方药]干地黄24克,山茱萸、山药各12克,泽泻、丹皮、茯苓各9克,肉桂、熟附子各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编按]此型以肾气丸方为治。肾阴不足,则肾阳失制,虚火上炎;肾阳不足,则下元不温,肾阴不得蒸化。所以本方用桂、附温阳,又配六味地黄汤补阴,使用有所依附,阴得温化,二者协调,肾气充沛,诸证自然消除(见《性科病症中医治疗良方》,广西科技出版社,1991年2月)。


(200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