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网
 
不育症

   夫妇婚后同居3年以上,未用避孕措施,由于男方的原因造成女方不孕者,称为男性不育性。在古代文献中称之为"无子"、"无嗣"等。 男性不育的病因很多,有性功能障碍,先天发育不良,精液异常,精索静脉曲张等。导致不育的精液异常又有无精子、少精子、死精过多,精子活动力低下,精不液化等。中医认为不育的病因病机为肾虚、血瘀、湿热、肝郁、血虚等所致。
   方一
   [主治]不育,精液异常、或少精、或无精、或精子活率、活力低下、或精不液化,或阳痿早泄,伴腰膝竣软,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齿摇发脱,舌淡苔白,脉沉迟。 [方药]熟地30克,枸杞、山药、茯苓、巴戟、党参、补骨脂、仙茅、淫羊藿、山萸肉各15克,露蜂房、蛇床子各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3个月。每15~30天复查一次精液。 [编按]不育症属肾精亏虚者最多,故以补肾填精为主,连续服用3个月,一般疗效满意,临证还可随时加减治疗(见《广西中医药》1986年第5期)。
   方二
   [主治]男性不育症,无精子。 [方药]北枸杞、熟地、黄芪、五味子各80克,枣皮、鹿胶各60克,红参40克,鹿茸10克,海狗肾、蛤蚧各1对。 [用法] 上药共为细末,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日2次,每次服10克。 [编按]本方系湖北省石首县中医医院范开龙大夫介绍,具有益气温阳,补肾填精之功效。据报道曾治疗不育症患者14例,其中13例获得生育(见《湖北中医杂志》1986年第1期)。
   方三
   [主治]不育,精液异常,或精不液化,或精子数少,或死精等,伴五心烦热、盗汗、口燥咽干、头晕耳鸣,心烦不寐,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药]知母、黄柏、丹皮、车前子(包)、赤白芍各9克,生熟地各12克,仙灵脾15克,双花30克,丹参30克,甘草6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编按]不育症,辨为阴虚火旺型,以此方滋阴降火,补肾填精,兼以活血化瘀为治,从而达到精子数目增多,活力增加,精液液化而能生育的目的(见《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4年第6期)。
   方四
   [主治]不育,或见精液异常,或阳痿早泄,伴见情志抑郁,胸闷烦躁,头晕失眠,腰竣腿软,或遗精,舌红苔白,脉弦细。 [方药]柴胡、益智仁各9克,枳壳、芍药、熟地、枸杞子、菟丝子、制首乌各12克,蜈蚣2条,砂仁6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编按]本方以四逆散加减,疏肝通络,补肾生精,用于肝郁肾虚不育者,临床疗效较好(见《陕西中医》1987年第4期)。
   方五
   [主治]男子不育症。伴腰背竣痛,怕冷神疲,舌淡,脉沉细。 [方药]熟地、金狗脊、菟丝子各12克,淮山药、锁阳、戎芦巴、鹿角片、制附子(先下)各9克,仙灵脾、仙茅、阳起石各18克,炙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编按]本方取桂附八味丸意,结合其它温补肾阳之品,对肾阳之恢复有良好之效果。张氏治一婚后三年未育男性患者,精液检查,半小时精子存活率仅10%;女方经妇科检查,未发现生殖系统病变,经用本方连续服用21剂,精液复查,半小时精子成活率升至60%以上(见《临证偶拾》,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4月)。
   方六
   [主治] 不育,或见精液异常,伴精神倦怠,食少便溏,腰竣乏力,头晕耳鸣,或遗精阳痿,舌淡苔白,脉细。 [方药]菟丝子、桑椹子、党参各15克,五味子、枸杞子、金樱子、破故纸、女贞子、白术、茯苓、半夏、何首乌各10克,车前子、蛇床子、复盆子、炙甘草各7克,陈皮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编按]本方以"十子"补肾益精,以"六君"补脾助运。以首乌滋养精血。全方配合,脾肾双补,不燥不腻,有助于提高生育力(《河北中医》1985年第4期)。
   方七
   [主治]不育,精液异常,或见无精子,或伴精索静脉曲张,少腹拘急,睾丸刺痛,烦躁,舌紫暗,苔白,脉沉涩。 [方药]三棱、莪术、川芎、仙灵脾、地龙各10克,牛膝、路路通、桃仁、红花、鸡血藤、当归各30克,蜈蚣2条。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编按]本方具有化瘀通络之功效,对于因瘀血窍阻导致的无精子、不育症有较好的疗效(见《河北中医》1987年5期)。


(200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