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网
 
不孕症

   育龄妇女婚后同居二年,未避孕,配偶健康,性生活正常而不孕者,称原发生崐不孕。如曾孕育又间隔二年以下不孕者,称继发性不孕。中医称"全不产"、"无崐子"或"断者"。
   方一
   [主治] 婚后不孕,带下淋漓不断,色白无臭,情怀疏畅则量少,情郁气滞则崐量多。或经前易怒,乳房作胀,腰 腹痛。平素身倦嗜卧,大便时溏。舌淡苔薄,崐脉弦而细。 [方药] 醋柴胡、香附米、赤芍、白芍、苍术、白术、青皮、陈皮、川芎各10崐克,全当归、云苓各15克,欠实米12克,炒山药30克,炙黄芪24克,炙甘草6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编按] 本方系河北医学院附属二院张淑亭大夫,根据逍遥散变化而成。功可崐疏肝理气,健脾化湿,适用于肝郁脾虚,湿邪下注所致不孕者。全方配合,使脾健崐湿化,肝气条达,气血充足,墒好种易育,自然易孕(见《男女不孕不育症的中医崐诊治》,河北科技出版社,1990年8月)。
   方二
   [主治] 婚后久不受孕,形体肥胖,经期延后,甚或闭经,带下量多,质粘稠,崐面色 白,头晕心悸,胸闷泛恶,苔白腻,脉滑。 [方药] 陈皮、半夏、当归各10克,茯苓、酒芍、白术、香附各15克,川芎6克,甘草3克。 [用法] 每于经净后连续用3~6剂,水煎,每日分2次温服。 [编按] 此类患者,众多医家均认为是由于痰湿瘀滞,阻塞胞络而致闭经不孕。因此,方中在二陈汤基础上加疏肝理气之品,旨在温化任脉中之痰湿,待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即可摄精受孕(《福建中医药》1988年第1期)。
   方三
   [主治]肾阴虚不孕。证见颜面潮红,头晕耳鸣、腰痛、足跟痛,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月经量少, 色鲜红,少腹柔软不拒按,皮肤不枯不润,舌红无苔,脉细数者。 [方药] 熟地25克,白芍、川断、寄生、杜仲各20克,山萸肉、龟板、山药、牡蛎(先煎)、牛膝、丹皮各15克。 [用法] 隔日1剂,水煎2次,将2次煎取的药液混合,分2次温服。 [编按] 本方系黑龙江中医学院韩百灵教授之临床经验方,适用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未充的原发性不孕及数坠胎后,肾精亏损的继发性不孕,并见有一派阴虚证者。该方以滋补阴精为主,兼以阴中求阳,使肾气充实,阴平阳秘,这到摄精成孕之目的(见《中中当代名医验大全》,河北科技出版社,1992年7月)。
   方四
   [主治] 不孕症。 [方药] 大熟地、杭白芍、女贞子、阳起石、紫石英、桑寄生各15克,全当归、鹿角霜、仙灵脾各10克,蛇床子3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若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痰湿者加半夏、陈皮;气滞者加香附;消遥丸;血瘀者加穿山甲、皂角刺。 [编按] 本方系上海陈沛嘉自拟方。陈老认为,女子不孕以冲任不足,肾气虚寒者居多,治疗当着眼温补暖宫,春气温和则万物发生。然温女子胞宫,应忌大辛大热之品,以防灼耗阴血,故一般不用附子、肉桂等药,而选用鹿角霜、紫石英、阳起石之类。全方用药,紧紧围绕"血足宫暖"这一宗旨。通过长期临床观察,运用本方能使基础体温由单相变为双相,从而促使排卵,增加受孕机会(见《陕西中医》1984年第9期)。
   方五
   [主治] 不孕症。经行无定期,时前时后,月经每至经量多,只能睡卧不能行动,时有带下,腰竣、身倦,目眩,耳鸣,睡不安,多恶梦,婚后多年不孕,舌淡,脉沉细而软。 [方药] 生地、熟地、杭白芍、当归身,陈阿胶(烊化)、炒远志、鹿角胶(烊化)、巴戟天各10克,醋柴胡、酒川芎各5克,川杜仲、川续断、蕲艾叶各6克,炒山萸12克,淡苁蓉20克,炙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编按] 本方系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经验方,适用于证属肝肾亏损,血海空虚,冲任失调,提摄无力者,其治宜调经养血为主,使之冲任调摄,则月经正常而能受孕(见《名医妙方精华千首》,北京科技出版社,1981年10月)。   
方六
   [主治]婚久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紫黑,有血块,或痛经,平时少腹作痛,痛时拒按,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紫点,脉细弦。 [方药] 当归、山楂各25克,川芎、灵脂、蒲黄、桃仁、红花各10克,丹参1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续服从6~15剂。 [编按] 此型为血行不利,经脉阻滞所致的冲任失调的不孕症。此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或由于感受寒邪,或由于肝气不舒,郁而成滞,或手术损作血络,瘀血内积而致。全方旨在活血化瘀,疏通经脉,调理冲任,待时而成孕(见《山东中医杂志》1986年第5期)。
   方七
   [主治]因盆腔炎症引起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输卵管造影明确诊断者)。 [方药] 当归、熟地、川芎、红花、生茜草、石草蒲、路路通、皂刺、赤白芍各9克,生苡仁、桃仁各2克,海螵蛸、制香附各12克,败酱草、红藤各1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编按] 本方系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妇科庞泮地池教授之经验方。本病病期较长,大量攻破,易耗正气,故用并不峻烈之活血消积而不伤正气之药,同时瘀久常易化热,加入败酱、红藤、清热凉血,散瘀通络。全方走肝肾血分、缓消瘀积,可以久服(见《名医名方录》,华艺出版社,1990年11月)。


(200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