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网
 
输卵管阻塞

   女性生殖系统的输卵管因炎症等原因造成管道不通,排卵不能等,中医属不孕症范畴,表现不孕、经痛、乳胀等,治宜畅通气机,化瘀通胞。
   方一
   [主治]输卵管阻塞。 [方药] 小茴香、五灵脂、川芎、香附、艾叶各10克,当归、赤芍各12克,肉佳3克,没药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经期停服。若输卵管积水者加茯苓皮、大腹皮、木通;粘连闭锁者加三棱、莪术、王不留行;附件痰症,有压痛者加地丁、蒲公英、川栋子。 [编按] 本方系《医林改错》之少腹逐瘀汤加减而成。扶春秀医师治疗50例,治愈43例,服药30~90剂。随访已妊娠生育者22例。输卵管阻塞是造成不孕的原因之一,可由于气滞血瘀,肝气郁结,或瘀血阻滞所致,属不孕症的瘀血阻滞型。本方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之比较得当(见《奇难杂症效方精选》,广西科技出版社,1980年9月)。
   方二
   [主治]输卵管不通。 [方药] 当归18克,白芍21克,川芎9克,红花6克,桃仁、泽兰、穿山甲、牛膝、香附、卷柏各12克,生地24克,枸杞子3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编按] 本方系血府逐瘀汤加减,功能活血社瘀,适用于瘀血阻滞胞宫、胞络之输卵管阻塞。案例为28岁女性,结婚4年未孕,诊断为双侧输卵管闭塞。经作输卵管通气术及其它多种治疗,一年来未见收效。经用该方配合电针治疗,故而收到理想的的疗效(见《千家妙方》,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10月)。
   方三
   [主治]输卵管阻塞。 [方药] 败酱草、鸡血藤、地丁、公英各30克,土茯苓,香附各15克,川楝子、王不留行、车前子、郁金各12克,炮山甲、两头尖各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若月经期延长,淋漓不尽者加熟大黄;乳房胀痛,小便重坠感加制香附。 [编按] 输卵管阻塞有因气血不足,气滞血瘀,或月经期感染湿热邪毒,客于胞脉所致者,本方宜于后者。孙守富医师用该方治疗25例,治愈18例,无效7例(见《奇难杂症效方精选》,广西科技出版社,1993年1月)。
   方四
   [主治]输卵管阻塞症。证见少掣痛或坠胀痛,腰竣痛,腹部扪及索状及块状肿物,乳房胀痛,经期不定,经量或多或少,甚淋漓不尽,经色暗红或有小血块,带下色黄腥臭或流黄水,食欲不振,精神疲惫,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脉弦滑或弦数。 [方药]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刘寄奴、元胡各10克,穿山甲、丹参各1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编按] 本病多因脏腑气血不足,或因手术、月经之后,胞脉空虚,感受湿热邪毒,客于胞宫,阻滞经络;或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或因肥胖之体,痰湿内生,均可导致气机不畅,湿热内蕴,气滞血瘀,阻塞不通。治以活血祛瘀。通经活洛之法,如本方用治输卵管阻塞之瘀阻者甚宜(见《新中医》1986年第5期)。
   方五
   [主治]双侧输卵管闭塞、双侧附件炎。证见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血量少,其色淡红,血中有块,其数不多,经期稍有腹痛,平素腰竣乏力,胸闷叹息,纳差神疲,舌淡苔少,脉细略滑。 [方药] 1.内服方:制首乌、菟丝子、全当归、益母草、台党参、炒枳壳、怀牛膝各15克,赤芍、白芍、仙灵脾、王不留行各10克,炙黄芪、紫石英各30克,广郁金12克。 2.外用方:透骨划、王不留行各30克,肉桂心、制附子各10克,川牛膝、小茴香、京三棱、莪术各15克,辽细辛3克。 [用法] 内服方药,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外用方,将药物研成粗末,炒热装袋,热敷小腹、腰骶部,每晚1次。另外,用妇科方应膏贴在子宫、中极、八骨 穴上,每日更换1次。 [编按] 本方系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淑亭大夫之经验方,功可脾肾双补,益气清热,兼以疏郁。适用于脾肾双亏,气虚血热,兼有郁滞之输卵管闭塞者。此等内外兼施,调经与补精并重,目的以求其通(见《男女不孕不育症的中医诊治》,河北科技出版社,1990年8月)。


(200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