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网
 
血精

   血精,是指肉眼观察所非泄精液呈鲜红色,或在显微镜下检查有大量红细胞成分,称为血精或精血。这是一种急性前列腺炎或精囊炎所致炎症。与局部血管受损,血液外溢有关。中医认为,精血乃肾虚所致,临床上发现凡肾阴不足,相火偏旺,湿热下注,血络受损,血热妄行等均可引起血精。 治疗血精, 中医除用药物辨证施治外,还需要节欲,以达到节欲养精的目的。否则会影响疗效,甚至会加重病情。
   方一
   [主治]血精。证见精血鲜红,五心烦热,口干咽痛,胸脘闷,纳呆,小便黄赤,尿时阴茎疼痛,苔黄腻,脉濡数。 [方药]山药30克,生龙骨(先煎)、藕节、旱莲草、生牡蛎各15克,海漂蛸、茜草、阿胶(烊化)各10克,白头翁、生白芍各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编按]本方以理血汤加味,清热凉血,滋阴养血,用于湿热人蕴,热伤阴血之血精症,疗效满意。据报道治疗血精14例,痊愈8例,临床痊愈3例(患者均拒作精液常规检查),3例因中断治疗,疗效不详。服药最少10剂,最多36剂,对痊愈和临床痊愈11例随访1~3年,均未复发(见《中医杂志》1983年第8期)。
   方二
   [主治]入房后排精带血,形体消瘦,面色不泽,神态萎靡,一身固倦,四肢无力,饮食无味,舌苔黄腻,脉细弱而数。 [方药]生地、丹皮、茯苓、泽泻、知母、黄柏、玄参、芦根、枣皮各9克,山药、冬瓜籽仁各12克,小蓟、白茅根各1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房事应慎。 [编按]素体肾阴亏损,相火偏亢,加之房事不节,血化精不及,相火迫血从精道溢出,兼有湿热之邪。故以知柏地内汤加味,滋肾泻火,止血除湿,因方药对证,故易获效(见《精选千家妙方》,学苑出版社,1991年8月)。
   方三
   [主治]精液中带血,发作频繁,伴右胁痛,腰竣,多汗,舌质微红,脉数。 [方药]金钱草、茵陈、生龙牡(先煎)各30克,女贞子、首乌、旱莲草、生熟地各15克,黄柏、丹皮、泽泻、赤白芍各9克,丹参18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编按]本证属肝肾不足,湿热下注,以湿热为主,故治宜清利湿热,兼以滋肾益精,湿去正复,则精血目止。过用收涩,往往不易取效(见《四川中医》1985年第6期),
   方四
   [主治]血精,伴见精神萎靡,气短乏力,五心烦热,口干,小便黄赤,舌质红,脉细弱数。 [方药]生地、水牛角末、藕节、地锦草、丹参、白芭根各15克,丹皮9克,知母、生芪、党参、金樱子、地榆各12克,黄柏6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编按]本方用于气阴两虚,精血不固之血精症,故立法重在益气养阴,凉血止血,对于血精久延不愈,形瘦体弱患者较为适宜(见《古今性病验方选萃》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年)。
   方五
   [主治]遗精、精中带血,伴腰竣、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靡,纳呆,房事滴血尤甚,舌淡白,苔白厚腻,脉细濡。 [方药]炙黄芪、鹿衔草各12克,潞党参、黄柏各9克,茯苓10克,陈皮、石菖蒲各5克,制半夏6克,玄参、生牡蛎(先前)、生蒲黄各15克,紫珠草3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编按]《内经》曰:"治病必求其本"。此证为心脾两虚,故其治法,以益气健脾、补益心气为主,增入凉血摄血之品,辨证求本,收效甚佳(见《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5年第4期)。
   方六
   [主治]血精,伴见小腹重坠有冷感,腰膝竣软,头昏乏力,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 [方药]制附片、肉桂、茯苓、泽泻、丹皮各10克,熟地、淮山药、炙黄芪、煅牡蛎(先煎)各20克,杜仲、山萸肉,茜草根各1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编按]本方以肾气丸加味而成,功可温补肾气,固摄精血,适用于肾阳不足,固摄无权而致射精出血患者(见《古今性病验方选萃》,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年)。


(200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