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网
 
阳痿

   阳痿是男子青壮年时期,由于虚损、惊恐或湿热等原因,致使宗筋失养而弛纵,引起阴茎萎弱不足,临房举而不坚的病证。包括西医学的性神经衰弱和某些慢性疾病表现以阳痿为主者。 方一 [主治] 阳痿、滑精由肾阳虚衰而致者。 [方药] 蛤蚧1对,熟地、菟丝子、金樱子、巴戟天、淡苁蓉各45克,紫河车30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服1丸,每日2次。 [编按] 本方系江苏省南通市中医医院朱良春主任医师经验方,具有补肾壮阳填精之功效,若舌苔黄质红,下焦有湿热或相火炽盛者,不宜使用(见《虫类药的应用》,江苏科技出版社,1988年)。 方二 [主治]阳痿。证见阳痿,神疲、腰膝竣软,夜尿多,形体瘦弱,面色苍白,舌淡红,苔少,脉弦略细。 [方药] 熟地25克,黄精、菟丝子、金樱子、党参各30克,杞子15克,淫羊藿、仙茅各9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编按] 本方系广州中医学院罗元恺教授之经验方,具有滋肾壮阳,益气健脾之功效,对证属阳衰阴亏之阳痿有较好的疗效(见《名医妙方精华千首》,北京科技出版社,1991年10月)。 方三 [主治]阳痿。证见阳痿,头部昏晕,时觉头脑空痛麻木,腰膝竣痛,大例溏薄,长期失眠,手足青冷,时吐白痰,少乏力,精神颓废,舌苔淡滑,脉微细如丝。 [方药]熟地、淮山药、茯苓、党参、法半夏、枸杞、菟丝子、淫羊藿、续断、楮实子、巴戟天各60克,五味子、丹皮、泽泻、白术、陈皮、柏子仁、香附各30克,肉桂15克,附片、远志各21克,小茴香12克,大枣10枚,甘草9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中、晚各服1丸。 [编按] 本方系成都中医学院李斯炽教授经验方,具有壮阳补肾,益气健脾之功效,对房事不节,肾阳虚衰,火不生土所致之阳痿颇为有效。曾治一男性,从9月开始治疗至10月,经汤剂、丸剂调补,阳事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变解除(见《名医妙方精华千首》,北京科技出版社,1991年10月)。 方四 [主治]阳痿,证属肾阴虚型者。 [方药] 干地龙、淮山药、山萸肉、菟丝子、天门冬、枸杞子、龟板胶(烊脂)各10克,熟地、生牡蛎(先煎)各12克,丹皮6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编按] 本方具有滋阴补肾的效能,对临床表现阳痿,腰膝竣软,耳鸣头晕,口干舌红等肾阴虚者,颇为合适。曾治疗38例,痊愈33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达100%(见《新中医》1989年第2期)。 方五 [主治]阳痿。证见睾丸隐痛,时发时止,遇苏即发,阳痿不举,头晕腰竣,怕冷神疲,舌红苔薄,脉弦细弱。 [方药] 熟附片、山萸肉、云茯苓、丹皮各9克,肉桂3克,炒知母、炒黄柏各6克,生地、熟地、淮山药、泽泻、巴戟天各12克,养睾丸1副(另炖兑服)。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编按] 证固恣情纵欲,肾脏阴阳两亏,故治拟调补阴阳,张氏认为,治此型不可滥用壮阳之品,以图一时之快,反伤阴精,应着重补肾填精,阴阳双补,且强调忌房事三个月以上,方能获效(见《张伯臾医案》,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8月)。 方六 [主治]阳痿。属肝郁不舒,情志不畅者。 [方药] 柴胡、当归、白芍、云苓、郁金、九节菖蒲各10克,薄荷6克,淫羊藿、菟丝子各3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用10日为1疗程。 [编按] 本方仿消遥散加减,以疏肝解郁起痿。治疗20例,痊愈15例(75%),明显好转3例(15%)。总有效率为90%。一般1~2个疗程即有好转,多数3~4个疗程痊愈(见《中级医刊》1990年第5期)。 方七 [主治]阳事不举或勃起不坚,性欲尚可,睾丸偶有刺痛,或坠胀,晨间勃起亦差,争躁易怒,少腹胀痛,舌紫或偏暗,脉沉或弱。 [方药] 蜈蚣18克,当归、白芍、甘草各60克。 [用法] 共研细末,分成40包,每次服半包至1包,早晚各1次,空腹白酒或黄酒送服。15天为1疗程。同房成功后仍需服药10~15天,以巩固疗效。 [编按] 本方系外交部通讯总台卫生所陈玉梅介绍,具有理气活血化瘀之功。据报道曾用该方治疗737例,其中近期治愈655例,占88.9%;好转77例,占10.4%;无效5例,占0.7%(见《中医杂志》1981年第4期)。 方八 [主治]阳痿不起,伴阴囊潮湿,甚则肿痛,肝体困倦,口若心烦,大便粘滞,小例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药] 龙胆草、知母、黄柏、薏仁、丹皮各30克,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木通、当归、茯苓各10克,甘草2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早晚服。忌食辛辣,节制房事。 [编按] 湿热内生,下注浸淫宗筋,则弛张不举。本方为龙胆泻肝汤加味而成。泻利肝胆,清热化湿,宗筋无伤,则阳痿自起。注意本方多基础碍胃药味,苔去证减,则及时调整用药,以免伤及胃气(《河北中医》1986年第6期)。


(200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