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网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以各种原因导致胆囊部位反复发生慢性炎症为主的一种病证。其表现可见上腹痛,进油煎食物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诱发疼痛、嗳气,右肩胛疼痛,有的亦见发热,黄疸。右上腹有压痛和叩击痛。在中医学"胁痛"、"腹痛"、"嗳气"、"痞满"等病证中,可找类似描述。
  方一
  [主治] 慢性胆囊炎。 [方药]青黛、山栀子、黄芩各10克,青蒿、柴胡、川楝子、延胡各12坏分子,大青叶、茵陈、连翘、银花各1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并可随证加减。 [编按]本方斑点多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肝胆疏泄失常,代谢障碍,外邪内侵,郁热蕴结,滞而不通,感染及胆潴留所致。根据胆寄附于肝,为"中精之府",性喜条达的生理特点,针对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故用本方以疏肝利胆,清热解毒,行气祛瘀(见《新中医》1988年11月)。
   方二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证见上腹部间歇作痛,右胁疼痛尤剧,或呕吐苦水,或嗳气、泛酸、恶心,舌苔薄白,脉弦。 [方药]金钱草30克,柴胡、枳实、白芍、郁金、乌贼骨浙贝母各9克,炙基础草3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可随证加减。 [编按]本方系根据张仲景四逆散加味而成。综合全方的作用,具有疏肝利胆,解郁镇痛,清热化石之功(见《中医杂志》1989年第2期)。
   方三
   [主治]慢性胆囊炎。 [方药]柴胡、百合、郁金、丹参各15克,川楝子、黄芩各10克,金钱草30克,乌药13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若胸背痛甚者加瓜蒌壳、薤白各15克;嗳气频者加陈皮、广木香各10克;泛酸加乌贼骨克;黄疸加茵陈20克。 [编按]本方为湖南中医学院夏度衡教授经验方,功可疏肝清胃活血,适用于医辨证属肝郁气滞,中焦湿热之慢性肝胆囊炎患者(见《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
   方四
   [主治] 慢性胆囊炎。中医辨证为肝胆郁热者。 [方药]柴胡10克,龙胆草6~10克,生牡蛎15~3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编按]肝气郁结,胆火上炎,乃慢性胆囊炎之基本病机,故疏肝达郁,清降胆火,乃此病之基本治法。方中柴胡苦平,升发肝气,疏肝达郁;龙胆草苦寒,沉阴下达,清降胆火;生牡蛎咸寒,滋水涵木、潜镇雷火。一升一降滋潜,肝胆气化之功能易于恢复(见《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方五
   [主治]慢性胆囊炎。证见右胁疼痛,痛连右户胛及右背,食荤及脂肪过多则疼痛加剧,经年累月愈,体质偏虚,属脾虚肝郁证。 [方药]潞党参、合欢皮各15克,炒白术、白茯苓、陈复橼、金铃子各12克,广陈皮6克,甘草、广木香各5克,广郁金10克,参三七末2克(分冲)。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亦可以此方数倍量,共研细末,过100目筛,水泛为丸如莱菔子大。每服10


(200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