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网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肝脏慢性炎症疾患。临床上可有肝区疼痛、腹胀、纳呆、恶心、乏力、黄疸等症状。病程在六个月到一年以上,有的可达数十年或更长。部分病例可从急性炎迁延而来,也有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已是慢性肝炎。一般将慢性肝炎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与慢性活动性肝炎两类,在中医学"黄疸"、"胁痛"、" 瘕"等症中可找到类似的描述。
   方一
   [主治]慢性肝炎,谷丙转氨酶升高。中医辨症属肝胆湿热者。 [方药]茵陈、夏枯草、浦公英20克,板蓝根、陈皮各15克,红枣3枚。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合用五味子粉(五味子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日10克,分2次口服。1月后,每日减至1.5~3克,分3次口服以巩固疗效。 [编按]中医认为肝炎患者谷丙转氨酶升高多因肝胆湿热所致。本方中茵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板蓝根清热解毒,利湿凉血;陈皮、红枣健脾益胃,燥湿化痰。诸药合用,具有清热利湿、解毒、健脾之效(见《结林中医药》1987年第4期)。
   方二
   [主治]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或气滞血瘀。证见口若、口粘、疲乏、肝区痛,腹胀,纳差,失眠。肝掌,蜘蛛痣等,舌质淡红,脉沉细或弦。 [方药]柴胡9克,全蝎10克,山楂15克,黄芪、茵陈各20克,郁金、丹参、赤芍、白花蛇舌草各30克,三七粉2克(研冲)。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编按]慢性肝炎患者,病症以虚实夹杂为多见。由于湿热之邪久羁,热伤阴血,湿伤气阳,湿阻气机,而导致气血亏损,阴阳失调,气机升降失常,久则肝脾两伤,病及于肾,气血运行不畅,产生瘀阻肝络的证候。本方重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兼顾湿浊毒邪(见《中国医药学报》1988年第2期)。


(200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