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网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临床上可有腹部轻度压痛,舌乳头萎缩,贫血,消瘦等,属中医之"胃脘痛"、"呕吐"等范畴。
   方一
   [主治]萎缩性胃炎。 [方药]白术、白蔻仁、鸡内金、延胡、枳壳各10克,白芍15克,乌梅20克,炙甘草6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可随证加减。 [编按]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是脾胃虚弱,运化乏力,继而可使中焦气机阻滞,脾虚不能为胃行津液,而使胃阴受伐,加重本病,加之本病有不同程度的胃脘疼痛,久病入络,络伤血痹,络道阻塞面成瘀,致使痼疾难愈。本方诸药合用,具有健支脾胃,调畅气抽,滋养胃阴,通经活血之功用(见《四川中医》1988年第6期)。
   方二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部胀痛,畏寒肢冷、嗳气等。 [方药]柴胡、川连、枳壳、青皮、陈皮、草豆蔻、榔片、莱菔子、黄芩各10克,清半夏、瓜蒌、木香各1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 [编按]此方以疏肝理气,各胃散寒、止痛为主要功效。针对胃为多气多血之腑的特点,用温中散寒,疏通经脉,疏肝理气,令气机调畅,而胃痛可止(见《黑龙江中医药》1987年第6期)。
   方三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型)。 [方药]制香附、苏梗、陈皮各6克,党参、怀山药各15克,茯苓、鸡内金、赤芍各9克,麦谷芽各30克,甘草4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并可随证加减。 [编按]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很复杂,本方着眼于健运中焦,理气化瘀,适用于中虚气滞,络脉瘀阻,胃失通降,致使胆汁逆流者。曾治刘姓,男性患者,胃脘胀闷疼痛5个月,嗳气无酸,两胁不舒,纳呆,便干,脉细弦。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型)。予上方去山药、茯苓,加郁金、川朴各9克,火麻仁15克,山楂12克。调治28天,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及胃粘膜活检复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河北科技出版社,1992年7月)。
   方四
   [主治]萎缩性胃炎。 [方药]炒白芍、乌梅肉、北五味、生山楂各15克,佛手、丁香、苏子、苏梗各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2疗程间休息3~7天。并随证加减。 [编按]本方具有理气、养阴之功效。方中所配药物,养阴而不滋腻,理气而不过燥,动静相得,攻补兼施,临床治疗萎缩性胃炎取得较好的疗效果(见《湖北中医杂志》1987年第4期)。
   方五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方药]黄芪30克,肉桂、乳没各8克,吴萸、三棱、莪术、乌药各10克,生蒲黄13克,川芎12克,丹参1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若食道裂孔疝者加生赭石、半夏等,胃粘膜脱垂者加柴胡,升麻、党参、枳实等。 [编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诱因主要是饮食不节,烟酒过度,情绪紧张等,从临床症状来看,属脾胃虚寒,气滞血瘀。因此,本方具有补气温中,活血散瘀,消肿生肌的作用。故对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见《中医杂志》1983年第9期)。


(200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