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网
 
支气管扩张症

   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大多数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由于支气管壁损坏而形成管腔扩张和变形。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与中医学的"咳嗽"、"咳血"、"肺痈"等病证有类似表现。
   方一
  [主治]支气管扩张。证属久咳肺络受伤,临床表现咯血,咳嗽,咳痰色黄而稠,舌淡而干,脉细数。 [方药]参三七、蒲黄炭、甜杏仁、款冬花、川贝母、橘白、橘络、阿胶(烊)、党参各15克,海蛤粉、南天竺、百合、生白术、牡蛎各30克,糯米60克,白及120克。 [用法]上药(贝壳类如牡蛎等采浸膏入药)研末成散剂或制成片剂。粉剂,每日15克,分2次服。片剂,咯血时每次15片(含生药5克),每日15克,分2次服。片剂,咯血时每次15片(含生药5克),每日3次;未咯血时10~15片每日1~2次。1个月为1疗程,发病前或发病时均可服用。 [编按]本方斑点虽咯血、咳嗽、咳痰诸证均见,但尤以咯血之症最为紧要,既可急以治标,又可兼以预本,脾肺同治,共奏止血,润肺止咳,健脾化痰之效能(见《新中医》1983年第9期)。
  方二
  [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证见咳黄痰带血,血色鲜红,胸胁引痛,烦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药]桑皮15~20克,地骨片、血余炭各10克,甘草5克,花蕊石15克,三七粉3克(吞服)。 [用法]症状较轻者,每日1剂,水煎,上下午各服1次,症状较重者,每日2剂,每4小时服1次。三七粉用汤药分冲。并可随证加减。 [编按]本方具有清热泻肺,祛痰止血之功效,据报道有一男性患者,58岁,咳嗽反复咯血10余日,持续咯血量100毫升左右。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咯血,曾用抗炎止血药治疗两天无效。用本方共服10余剂病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见《中国杂志》1989年12期)。
  方三
  [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 [方药]白果、麻黄各10~30克,杏仁10克,生甘草6~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编按]本方为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高齐民经验方,具有降肺气,止咳平喘,化痰之功。据报道,一男性患者,24岁,患支气管扩张症2年,过去有咯血史。上午胸部不适有气闷感,遂咯鲜血数口,就诊时口中仍咯鲜血充盈,用上方服后血上(见《江苏中医杂志》1981年第6期)。
  方四
  [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 [方药]南沙参、麦冬、茜草炭、槐花炭各15克,黄芩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并可随证加减。 [编按]本方具有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之功,据报道,有一男性,44岁,患支气管扩张咯血半个月,咳逆胸闷,头目昏眩,大便秘结,舌红赤,苔深黄,根较厚。用本方加石斛,蒲黄炭、炙桑皮、瓜蒌皮、黛蛤粉、藕节炭、仙鹤草,服5剂,咯血止,诸证悉退(见《江苏中医杂志》1982年第4期)。
   方五
   [主治]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核大咯血。 [方药]生代赭石30~60克,熟地、白茅根各30克,龟板15克,知母、萸肉各12克,白芍、寸冬、天冬、阿胶珠、牛膝、煅龙蛎各9克,茜草炭、五味子、炙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编按]本方系山东省卫生厅张奇文主任这经验方,对于支气管扩张,证属气逆上冲,阻虚火旺之咯血证,颇为合适。临床应用时,可随证加减,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见《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河北科技出版社,1992年7月)。
   方六
   [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肺结核早期咯血,以及年久咳嗽。 [方药]野百合12克,蛤粉(包煎)、百部、麦冬、天冬各9克,白及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若出血量多,每日2剂,分4次温服。 [编按]本方系上海一医姜春华教授之经验方,全方选药简练,配伍恰当,共收滋阴润肺而降火,清热化痰而止血之效,对于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早期之咯血属于阴虚火旺者,比较适宜(见《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河北科技出版社,1992年7月)。
   方七
   [主治]支气管扩张所致咳嗽,唾脓痰,咯血,或发热,汗出等症。 [方药]生地、人参、茯苓、黄芪、百合、山药、虎杖、阿胶珠、侧柏炭各10克,生苡仁、蜂蜜各1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兑入蜂蜜,早晚饭后各服1次。 [编按]本方乃解放军305医院主任医师高辉远教授,根据古方琼玉膏变通而成,名曰新定养肺琼玉汤,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止血,补益虚损之功效。高老在50年代末即用之治疗支气管扩张,屡屡收效(见《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河北科技出版社,1992年7月)。


(2003-11-15)